 
                                     
                                     
                                     
                                    每至春意阑珊、杏雨梨云的时节,公路两旁便冒出一片片粉红的云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开满垂丝海棠的花树仿佛被打上了一层淡淡柔光,给春带来第一片生机和希望。站在树下,想起杨万里的诗句“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小小的花苞里,蕴含的是春天独有的温柔。靓了烂漫春光,醉了花下之人。
路边,一排五颜六色的蝴蝶兰在如茵绿草中摇曳,仿佛下一秒就乘风化蝶飞翔,好似蝴蝶翅膀般的娇弱的花瓣柔软、脆弱,显得娇小灵动。虽是平凡的,但依然为世界增添了光彩。放眼望去,马路两侧的蝴蝶兰,有金黄中带墨绿的,有淡紫中加橘黄的。文静却又明艳张扬,像一瓶心灵清新剂,让人的心境自然的除去晦暗,充满芳香! 不由自主的想凑近闻闻花的暗香,却又怕人为的一腔世俗之气会玷污了花的洁净与高雅。
走上桥头,河畔上杨柳依依,一只喜鹊张开双翅,在河面上穿梭于树林柳间。阳光透过柳枝,给柳树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好景色。穿过柳林,一片金灿灿的油菜地围绕着一家小小的民居,傍晚的炊烟随着温暖的风在空中打着圈儿,一点点消散在空中,融入了碧水蓝天,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漫步在田埂上,脚步在湿润的土地上留下盛满了春的凹陷,一点点延伸到远方。
 
                                     
                                     
                                     
                                     
                                     
                                     
                                     
                                     
                                     
                                     
                                    晚秋,斜晖下。故乡的温情汇做一弯清浅的醇泡,在灵魂深处流消,美好,从此永驻心间。
汽车颠簸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没有尽头,树下的野花时不时招摇着,真碍眼!生活的琐碎,学习的烦忙早已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一颗心,浮躁,脆弱。在这纷杂之中,到底何为平静?何为风景?
远远的,我就看到了那幢平顶房,屋前的桂树下,奶奶一袭素衣,明亮的眸子亮着温暖的笑意,在那金黄中,显得格外清静。
近了,桂香便携卷着秋风肆无忌惮地染上了心田。大簇大簇的花,像点缀的黄金,铺天盖地地渲染了整季的色彩。“回来啦!”奶奶的嘴角漾出明媚的笑,把欢喜藏在那弯成月牙儿似的双目中。
茂密的树枝剪碎一地的阳光,映在了院墙上。清风拂动,桂树下的奶奶与正专心地为我纳鞋底。几缕银丝在微风中飘飞。几朵黄花随风飘落,像旋转的舞女,把美演得淋漓尽致。几粒黄米散落在奶奶的发上、肩上,抖落一身馨香。
馥郁幽香中,奶奶哼起了熟悉的乡谣。歌声时而高亢,时而平缓,配合着手中的针在鞋底上娴熟地来回穿梭,那浓浓的香便与奶奶绵绵的爱一起,缝进这密密的针脚。她的手指在针线中有条不紊地穿行着,看着手中快纳完的鞋底,厉佛是在欣赏着世上最珍贵的艺术品,目光中盈着满满的爱与温柔。
桂桂花的幽香掺着奶奶的歌声,轻轻飘进我心底,勾起记忆的弦。忆起儿时,奶奶经常为我制作布鞋。五颜六色的绒面柔软温和,上面锈着几朵金黄的桂花,凑近嗅似乎还能嗅到花香。奶奶的心灵手巧给了我一个冬天的温暖。是她用爱的丝绒编织成了我童年的美好。
心微微一怔,被这份温情打动。秋风轻拂,满树桂花舞动着生命的芬芳。细密的阳光如碎金般跃动着树下的奶奶,如这香气中凝出的老媪,面慈而声和。她的笑语,她的歌声,宛如布鞋上小小的黄花,简单,细碎的美好,曾经一度怀疑过在这狭小的村庄里到底有无风景可言,而现在,看看眼前洋溢着的金黄,又何尝不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呢?夕阳斜射,我的心仿佛拨开了层层阴霾,豁然开朗,到达另一个地方。
朦胧中,脑海中再次浮现奶奶慈爱的笑,我不由得坚定地张开双臂,拥抱身边美好。
风揽孤月入梦,灯火阑珊处,捧上孤月清凉,嗅栀子花香。似从前人的诗中走过一遭,诗词中散发出的墨香,如痴如醉,眼看他们挥笔成章。
我这样死板的山也会为华夏诗词所哗然。
酒洒地,肆意洒落如饮酒人性格,品《将进酒》,无处不见的狂放不羁,正是作诗人的写照。
李白——绝代诗仙,满腔热血化为夜里举杯赏月的放荡不羁。酒意朦胧时,望月悲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可他终究是李白,一个自由洒脱又狂傲自恃的诗仙,在此后便又乐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惜偏偏一生自傲,并未意识自己的政治才能不甚好,于是他所以为的不为人赏识也终究是他以为。话虽如此,那个饮酒言欢又自由一生的他,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正如那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轻舟快船,如依我所见,甚是连轻舟都未曾拥有,不过是徒靠自己过的那万重青山罢了,李白的自由是他最大的无奈,他的才情早已被我铭记于心,所以每当听到有关他的故事,总会百感交集。
落笔成章,妙笔生花,千古流传间,赋中独有的豪情也不曾遗失。
苏轼——绝代诗神,以君子之坦荡,淡看凡尘的黯然。赤壁之下,客人吹箫叹人生短暂,苏轼却淡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三言两语间,客人便心情大好,一反方才的愁闷。乌台诗案的冤屈终究没能将苏轼的豁达抹去半分,短暂愁绪后他继续洒脱不群的一生。或许常人处他所在的境地便被荆棘缠身,可他并不,他自是寒风凌冽中怒放的雪梅,是干净的土地上一只孤零的玫瑰,于荆棘丛中做了那只愈痛愈是婉转鸣啼的荆棘鸟。那一夜的清风无人记起,他的孤傲之下,是他强大的灵魂,引领着我面对困难时不轻易低头。清风拂过,我似乎又看到了那只荆棘鸟盘旋飞过。
雄心壮志未酬,岂能安心?鼓乐吹笙,长江之前,澎湃的是道不尽的诉求。
曹操——绝代英雄,一颗满心壮志的热血之心,不记旁人的闲言碎语,只知终点仍在荆棘后。赤壁之战前,曹操慷慨激昂在滔滔江水前直抒心头之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一统天下,他不惧世俗的目光,无畏前方险路重重。后世多将他讲述成反面形象,我常想,若是他在世,会不会后悔走过那血染红的战场。但我想答案或许已经了然于心了吧,他是不会后悔的,他本就是一往无前的性子,何来后悔一说?直抒壮志的背后,是他一路走来道不尽的慨叹,他的雄才大略早已被望到。于我而言,他似乎更像苍鹰——悬崖边飞下亦无所畏惧。
再挥一笔墨,写尽孤月夜下思绪万千。这一夜的清风隐于心头,恰如那一捧清泉,带着孤月的碎影,斑驳陆离。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2023级14班 黄羽菲
那声叮咛,是一份简单的情,在流逝的时光中,变得如酒般香醇。--------------题记
入秋了,正是傍晚。落日在天边留下一抹残红,那棵枫树红的像火,在风中燃烧,灼烧着天空。它好像把秋季那点儿仅剩的温暖燃尽了,瑟瑟秋风,冰凉刺骨。我把脖子往厚实的围巾里缩了缩,紧紧地握着奶奶沁着些许微凉的手。
奶奶六十多岁,但时光不留情面,早年跟着爷爷四处跑,又抚养着两个孩子的奶奶,已是两鬓斑白,一道道皱纹似毫无生命的藤蔓,不经意间,爬上了奶奶曾经明艳青春的容颜,终究是老了。
“早点回家。”奶奶轻抚着我的头,说了四个字。有一片枫叶落了,落在奶奶肩头,轻轻颤了颤,又打着旋儿跌落。那是片枯叶,像一只枯叶蝶,被风驱逐,不得安稳。斜阳细细的洒在奶奶的侧脸上,这并不算温暖的光却让奶奶整个人变得柔和起来,我感觉奶奶的眼睛变得似乎有些淡淡的,里面透着一层安心,好像那只枯叶蝶找到了归宿。可是其间,又隐隐透着一点什么,我看不懂。
“好。”我应了一声,拾起那片枯叶,穿过前方那座老得都裂了缝的石拱桥。残阳斜照,给桥下的那条潺潺流动的小溪铺上一层朦胧的诗意。我将那片枯叶举过头顶,刚好挡住那轮夕阳,因为逆光,枯叶显得十分昏暗,但却能隐隐看出叶脉的轮廓,岁月在它的身躯上不断雕琢,一笔一画,满是沧桑,亦是深刻。它也曾嫩绿,也曾葱翠,也曾火红,也曾肆无忌惮的在风中摇只不过,它终究是枯萎了,就像人的生命,总会有油尽灯枯的那一天。突然想起了奶奶那句叮咛,早点回家。突然想起了奶奶的眼神,或许,其间隐藏的是孤独。爷爷早逝,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要上班,我要上学,一天下来,奶奶竟多半时间都是一个人呆。心头涌上一股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奶奶辛劳一生,而为人子孙,更应该给予老人关怀与呵护。
秋风瑟瑟,枫叶如火,我回头,石拱桥挡住了视线,看不见奶奶,但我知道,奶奶一定还在,守望着我,守望着远去的岁月。..............
(指导教师:陈光锋)
 
                                    当你悄然步过四(一)班的门槛,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讲台上那位正襟危坐、全神贯注讲课的老师所吸引。忽然间,她的眼眸仿佛捕捉到了什么微妙的变化,锐利地转向教室后排,眼中似有火星隐约跳跃,警惕!那可是“火山”老师即将爆发的预兆。
“火山”老师,拥有一头如瀑般乌黑亮丽的秀发。她的双眼,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闪烁着智慧与光芒。然而,在我们顽皮捣蛋之时,这双美丽的眼睛却仿佛能穿透一切,锐利得让人心生敬畏。若要为这位老师绘制一幅漫画,定会勾勒出一个圆润的脸庞,搭配那双既美丽又锐利的眼眸,头顶则添上三簇熊熊燃烧的火焰,就显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火山”老师,作为我们的数学老师,她的严厉是出了名的。每当有人胆敢挑战课堂纪律,她那座愤怒的小火山便会瞬间爆发。
记得有一次,后排的小杜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抠起了脚趾头。然而,正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火山”老师,仿佛背后也长着一双眼睛,瞬间察觉到了这股不寻常的气息。她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直射向那位同学,仿佛一支蓄势待发的箭,随时准备刺破一切。整个教室的空气仿佛凝固,时间也似乎放慢了脚步。“砰!”一声巨响打破了这份沉寂,那是“火山”老师的手掌重重地拍在了讲桌上。这一拍,仿佛触动了地壳的深处,引发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爆发。她的声音,如同火山喷发的轰鸣,响彻整个教室:“小杜!你在干什么?!”
小杜被这一声怒吼吓得魂飞魄散,他猛地抬起头,目光与“火山”老师那锐利如剑的眼神相遇,瞬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脸色变得苍白,嘴唇颤抖着,仿佛要说出什么,却又不敢开口。整个教室的同学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屏息凝神,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火山”老师怒火席卷的目标。
然而,“火山”老师的怒火并未持续太久,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都吸入胸膛,然后,她缓缓地吐出,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同学们,课堂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地方,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尊重课堂,就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
说完这番话,我们从这场“火山爆发”中汲取了教训,于是坐直了身体,专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入脑海。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火山”老师——在她的引领下,我们学会了尊重课堂。在她的教诲中,我们收获了成长。她,就是我们心中那座永远燃烧的“火山”,用她的热情与智慧,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记林黛玉
断断续续地读完《红楼梦》前五十回,数次提笔却又放下,透过这部堪称史诗的巨著,我仿佛回到那个骄奢淫逸的年代,感受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回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痛心于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感悟着它带给我的深深哲学。王国维曾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然而,翻开这本书,在曹雪芹的笔下,我总能看到,红楼深处,一朵带露的莲花,娇艳却易凋零,她的才情恰似那轻盈飘逸的墨香,却又在风雨中摇曳生辉。
林黛玉,悲情贯穿她的整个人生,从出生到饮恨消逝,她总徘徊在无奈和痛苦中。
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却因为母亲的离世而被迫寄居在外祖母家。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却因命运的捉弄而备受磨难。父亲林如海虽然是个文人,但却因为政治上的挫败而失去了权力和地位,最终病逝。林黛玉因此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也失去了家族的荣光。
在荣府中,林黛玉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孤独和自卑常常充盈这她棉柔细腻的心。她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爱,但却常常因为自己的身份和性格而遭到排斥和冷落。她深爱着贾宝玉,却因为贾宝玉的多情和不确定而备受煎熬。在一次次的反复揣测中,不经意间,那一撇细眉总是紧锁。我们无法去感同身受那爱情漂浮的无奈,也许,只在夜深人静时,那高高的红墙见过她无声的眼泪。
撇开爱情之苦,林黛玉还要面对家族之衰。曾经如此显赫的家世,到头来也只是一种累赘。看着自己的亲人们一个个离世,她只能在安静中忍受非人的痛苦。她不仅要承受家族衰落的痛苦,还要面对自己身世的秘密。作为荣府丫鬟的女儿,自己的身世成迷,林黛玉始终无法释怀。
我们总会把自己人生的挫败当作命运捉弄,然而,林黛玉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和痛苦,她依然保持着坚韧和勇敢。在荣府得不到尊重,就用过人的才华为自己争取一份尊重和地位。在人人虚情假意的情场,她用自己的真情和善良,换来了宝玉的偏爱。
我们总说,黛玉多愁善感,但真正了解过她,我才发现,她从不妥协,从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执着。窥探她的内心,或许种着一朵倔强的芙蓉花,任凭风雨飘摇,任凭三千流水,她只身独放。这一放,带来的,是千古绝唱,是熠熠生辉,是感人涕下。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令人叹息,明明两人情投意合,却拗不过封建社会的枷锁,明明互相袒露真心,最后却形同陌路。爱人新婚之时,黛玉才明白,到底是空欢喜一场,那些他们有过的美好回忆,也让泪水染的模糊不清了。真情无果,只得饮恨长逝。
然而,尽管林黛玉的命运充满了悲剧,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信仰。她一步步地向前走,用不逃避生活交给她的重负,她始终相信,肤浅的喜欢缺乏否定和震撼,只有爱才是勇者的体验。这种爱,是对生活的爱,对自由的爱,对身边重要的人的爱。这种爱,早已超脱世俗,铭刻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也许已经远离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但黛玉的悲情仍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她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要被外界的纷扰和困惑所左右。
黛玉,也许有一天,你会魂归故里,仔细看看吧,你一步一步走过的路,那些沉重的脚踪,竟都是爱的负荷。
 
                                    中国,自古便有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古代传说中,它们是五根擎天柱,支撑着天地,使世间的万事万物能够正常地存在和运转。
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华山,被称作西岳。华山在五岳中坐第二把交椅,仅次于东岳泰山。但若论高度,这五岳之首华山却是当之无愧,它海拔高度2154米,而泰山只有1545米。华山分为五座山峰:东峰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峰落雁峰、北峰云台峰、中峰玉女峰。
华山上的著名景观比比皆是,有倚云亭、巨灵足、舍身崖、朝元洞、玉女石马等等,也有许多古代建筑,如山上的道家圣地玉泉院,山下祭祀华山神的西岳庙。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如西岳庙断案,劈山救母等等。华山,还是被称为明清时期的摇滚—华阴老腔的摇篮。
客车在山间上行驶着。山路弯弯曲曲,白色的混凝土路面被太阳一照,反射出闪亮的银光,整条路好似一条白蛇,一会儿绕住这个山头,一会儿又缠住那个山头,蛇身隐约地盘踞在华山一座座山峰之中,客车飞速驶过,白蛇也仿佛在郁郁葱葱的山峰之间游走,翻转。
华山,真大!客车绕了一个多小时才从这绿色的迷宫中走出来。刚一下车,就见一个黑色牌坊,中间镌刻着两行烫金大字:天威咫尺,尊严峻极。顶上还有两个小字:敕建,整个牌坊给人一种无形的威严。向上登了一段,又见一个更大的牌坊。这牌坊乃是花岗岩雕成,虽是花岗岩,却也有汉白玉的质地和风范。牌坊有5个门洞,居中是最大的一个,门洞上方刻着华岳雄风四个狂放的草体大字。牌坊上雕着亭台楼阁,刻有龙图凤纹,上面镌着:朝风、狴犴、猛虎、芝兰,显得恢弘大气。
在山间,缓坡上,一条小溪蜿蜒流淌,发出簌簌的清脆,好似能冲洗人的心灵。四周静谧无声,只是时不时有几声婉转的鸟鸣。这些细碎而动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好像弄玉公主抚出的琴声般悦耳,听闻如此天籁我不禁想起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她因不喜宫廷生活,隐居于华山,穆公思女心切,多次寻找,都未成功,每次入山只能听见动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于是穆公特建玉女祠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
半山亭处,是索道入口,这条索道从半山亭直通山顶。缆车缓缓上升,刹那间,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宛如坐在山鹰的背上翱翔在山间。青山一座座,连绵起伏。即便在如此之高,如此之险的山上,依然生有苍松翠柏锦叶芝兰。白色的山石与墨绿的松林互相呼应,一座座山峰又好似一块块花色的璞玉。
华山的山脉,真长!一望望不到边。前方的崖壁近乎垂直,上面呈现出被水流长期冲刷过的样子,恍惚间仿佛远古时期的河流依然在上面流淌着、奔腾着、喧嚣着,崖壁上的纹理起起伏伏,活生生就是一条石头打造的瀑布,仰头观望着那印记的人们只会不可置信地摇着头并啧啧称奇,甚至震惊到脑子一片空白以至于说不出话来。
下了缆车,便是条栈道。栈道分两边,一边通向南峰落雁峰,一边通向西峰莲花峰。我一步步登上栈道,登上西峰峰顶时,我的腿已经变得酸软无力。
一抬头,我惊呆了!朝阳峰、落雁峰、云台峰、玉女峰,尽收眼底。环顾西周,远处的一座座山峰数也数不尽,它们个个刚劲挺拔,有着如天神般不可冒犯的威严。白色的山石好似龙脊,俊秀的南峰好似高昂的龙头,其余四峰则构成了挺直的龙身与卷曲的龙尾。尖锐的石块则像巨龙的钢爪,翠色的树林又如龙鳞,这是一条龙!一条卧在这中华神州的龙!它似乎已蛰伏了很久,积蓄了千百万年的能量,就要立刻扶摇直上九天去。
南峰直插云霄,峰顶周围飘着几片浮云,好似仙境般秀丽,不!这就是仙境,这是只有蓬莱仙岛才会有的美景!
没有爬过华山的人是绝对不会领略到那吹着山顶的清风,朗声大笑时的感受。那是文人墨客写下“欲把一麾江海去”时的豪情,是梁山好汉喝干美酒摔了酒碗时的畅快!
慨吾中华之华山,壮哉!慨吾中华之华山,阔哉!慨吾中华之华山,秀哉!
指导教师:姜廷婷
李涵禹身份证号:22010420120821031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自由胡同84A栋长春工程学院湖东校区家属楼2栋3单元332室
QQ号:943863969@qq.com
联系微信电话同号:18743099257(18743099256)
持卡人:李庆辉 银行账号:6228450536003847265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宽城支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确实如此,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自上小学以来,我的妈妈便帮我培养“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我以书籍为友,丰富生活。
在我看来,万千书籍中,中华经典是最值得品味与回味的。如果把生活比作酒,那我想,正是因为有了经典,所以它才变得醇厚;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首歌,那我认为,正是受益于经典,所以才让它变得更加动听。
上一年级时,在妈妈的陪伴下,我读了《西游记》,邂逅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心猿归正”和“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他的忠心不二,一片赤诚和不计前嫌;“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让我见识了他的天赋超群,能力突出;“三打白骨精”让我了解了他的英勇善战,机智果断。
上二年级时,在爸爸的陪伴下,我读了漫画版《论语》,通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白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了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的必要性;通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知晓了不要留恋于过去,要向前看的道理。
今年年初,我读了彩绘版《儒林外史》。在接触到了孤傲正直的王冕时,爸爸说,他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代表;在了解了匡超人的恶劣行为后,妈妈告诉我,其实,他本性淳朴,只不过受到了名士的影响,所以逐步堕落,通过他的事迹,我要明白,无论我以后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接触怎样的人,都要活得敞亮,活得干净,守住本心。
其实,纵观我国文学史,不难发现,很多文学经典的作品都流传了下来。这些中华经典就像是夜空中的明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阅读这些经典,好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来。
不得不承认,自从亲近了中华经典之后,我就获得了一笔又一笔宝贵的财富;自从开始像爸爸妈妈那样,弘扬了国学经典后,我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文明礼节;自从学会品味中华文化后,我就体会到了许多珍贵的道理。
有人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抛弃中华经典,等同于割断了精神命脉。我的父母也经常在我耳边强调,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是的!只有深刻的理解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地位,那才能够让我在成长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只有坚持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才能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和中华经典的故事才刚开始,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我能建立在“点燃读书热情”的基础上,时时感受书香浸润,接受知识洗礼,争取在“中华经典”这位朋友的帮助下,明白一切事理,明辨一切是非,不断修炼一颗七窍玲珑心,用以点亮青春色彩,担当时代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