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源远流长,承载悠悠文明;翩翩诗词,清雅脱俗,书写灿烂文化。﹣题记
明月坠梧桐,摇曳一树剪影,春水映繁花弥漫一缕幽香;无边的细雨诉说游子的惆怅,悠扬的笛声唤起离人的思绪……我依偎在诗词文化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着这中华民族给予的礼物。
诗词文化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家人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都与众不同。
苏轼犹如我的祖父,他总是慈祥乐观,对我谆谆教诲,在学习钻研时教我“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惜时,在迷失自我时教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他的领航下,我成长为勤思好思善思的青年。
杜甫好像我的父亲.教会了我责任与担当我曾多次看沉父亲闲时慨叹,眼角常常挂着清泪.在我的关心慰问下又不作回答,偶有一次,他大喜过望,泪水夺眶而出.后来看了他的手稿才明白,那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在他的熏陶下,我成为心怀国家的有知青年。
李清照好似我的母亲,她总是端庄典雅,又天真童趣,她曾在少年泛舟溪亭,日暮方归也曾饮酒睡去,醒来却惊叹绿肥红瘦。无论世事如何,她依旧热爱世间万物。在她的滋润下我成长为热爱生活的青年。
李白像极了我的兄长,我追随着他,与之起仗剑天涯。面对挫折,他教会了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河”的豪情与乐向,偶有失意,他便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何等的豪情与自信。在他的引领下,我成长为能够笑看挫折的进取青年。 在这个诗词的大家庭中,我的家人不尽其数.有人温暖我的心灵,有人指引我的成长,熏陶我的情怀……感谢中华民族赠与我的礼物—我的第二个家。
小树和古子城的遇见,是我和外公写在春天的诗。
——题记
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六(3)班 李丰辰
植此青绿,是画卷
婺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佳句。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
清晨,我和外公行走在古子城的青石板小巷中,前往八咏楼,为古子城充“植”——种植青绿。我的外公名叫“桂松”,是一位从塔石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老人,或许是他名字中含有“桂松”二字,有“四季常青”之味,每逢植树节,植树是他的必修课,他经常说“荒山变绿山,不愁吃和穿。”
我们选好种植点后,外公就教我如何正确地挖坑,如何轻轻地放下树苗,怎样稳稳地填土,以及如何适时地浇水。每一步,他都做得一丝不苟,仿佛是在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看着满头大汗的外公,我不禁想起二年级时学过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中的邓爷爷:“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或许,不管是伟大的邓爷爷还是普通的外公,都心系着树苗的成长。外公将小树苗植入土壤的那一刻,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小学生涯即将结束,初中生活马上就要启程了。或许,我们种的不仅仅是树,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对未来的期盼。
思绪飘游间,几只燕子轻快地飞过“燕方归”门前,花香四溢,燕来云去,为古子城增添了一丝春的灵动。一幅“绿满江岸,客路八咏,行舟婺江”的画卷已徐徐展开。
青绿,植于此,在春天,又不止青绿,一路向四季蔓延。
不止青绿,是答卷
从春天生机勃勃的嫩绿,走向夏日苍翠欲滴的深绿,我幻想着夏日时节,古子城已是绿意盎然,恰如《鸟的天堂》中所描述的“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当苍翠欲滴的夏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绚丽多彩的秋,八咏公园的青绿已蜕变成深红、金黄、浅褐......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漫天飞舞的落叶仿佛在述说着生命的轮回和丰收的喜悦,用金黄的笔墨描绘出古子城的岁月静美,还给春天一幅五彩斑斓的答卷。
冬天,片片雪花轻盈飘落,万佛塔前原本骨感的枝条宛如缀上了冰清玉洁的花朵,行走期间,享受冬的纯净与美好。我相信,来年春的青绿里,一定隐隐地泛着秋的绚烂与冬的纯洁,这是生命的轮回,亦是美好的答卷。
“春种一棵树,夏日享绿荫,秋日赏美景,冬日挡风霜”,植此青绿,不止青绿,我们与小树一起成长,享受四季的每一种颜色,让青绿在婺州大地上蔓延,让美丽婺州因青绿而更加和谐。
植此青绿,是画卷;不止青绿,是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