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摇橹声渐行渐近,薄雾氤氲,月影江南。一阵墨香沁入鼻息,不远处浸在烟雨中的小巷里一幅《月下天镜图》悬挂于木门上,矫矫不群。我不禁靠近,画中远山江帆、月影银涛,一幕祥和安宁的景致尽显水墨国画之美。片刻,轻敲木门,靠近国画,渐近文化。
邂逅国画,我陶醉于它,憧憬地迈出向它渐近的第一步。
清幽墨香环绕在画室里,静的出奇。阵阵笔尖摩擦、挑墨声,伴着蝉鸣,响在耳畔。初学国画的我不知该何从下笔,笔尖一次次想接触纸面,却又一次被我拉回。放下笔,抬手擦去烦躁的汗水,扭头望向窗外愣神。 回过神,老师来到我的身旁轻声教导:“花茎走中锋,叶走侧锋,注意浓淡干湿,近重远淡。”豁然开朗,执笔尝试、练习。笔尖与纸面相接形成一条完美的弧,微微提腕,挑起一滴淡墨,直至墨色永远凝固在衣袖上,却一直未曾发觉。
日复一日地望窗外朝阳晚霞升起了又落下,年复一年地赏窗外四季美景变幻了又变幻。屏风后的画架上的画纸越摞越高。研墨、执笔、勾勒……手腕酸痛,眼睛干涩,指腹蹭满颜料,我着迷的,执着的画着。一勾一勒,一描一摹,浓淡干湿间荡出几簇明黄清丽亮眼。
邂逅尝试,我便执着于它,与它渐行渐近。
一只秃毛笔饱蘸浓墨自近而远,自淡而浓,一气呵成,一幅《向阳而生图》跃然纸上,浓淡相间,不燥不焦,光彩夺目。墨色光影中那簇簇向日葵好似洋溢着勃勃的生命力。以没骨法画叶,温润圆畅;以焦墨勾勒叶脉,清秀明丽;以鹅黄点缀花蕊,色彩明快,生机盎然。墨韵淋漓中又有浓淡干湿、明暗冷暖的变化,美得耐人寻味。那长短不一,宽宽窄窄,错落有致,微微卷曲的花瓣,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徐徐清风夹着一丝水汽,带来阵阵清凉。当鼻尖上沁着独属于江南的幽香,记忆中与国画渐行渐近的时光清晰浮现,那是萦着墨色的美好时光,那是蕴着热爱的文化传承。孜孜以求,我与国画文化渐行渐近。墨色渲染穿过层层迷雾,于指尖嫣然绽放。一描一摹是底蕴,一勾一勒是文化,一品一悟是传承,是我对国画文化的执着、热爱与感悟!
你问我,在哪里能看到点点薪火?我答道,去东方看看吧。在那里,有一条巨龙。在那里,尽显辉煌。等你去到那里的时候,那里不再是星星之火,而是燎原的烈焰——这里就是中国。悠悠七十五载,东方巨龙,乘风破浪,开启盛世华章。
《航拍中国》中说:“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阁,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我见过的中国,是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花团锦簇;是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斑斓秋色;是陆游“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的夏月皎洁;也是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猿台”的冬日可爱。我见过的中国,风景如画,是世界东方最亮眼的那一抹红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有那么一批青年,他们放弃了其他国的丰厚优待,转身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钱学森先生为此失去了五年自由,毅然决然地踏上归途;邓稼先先生隐姓埋名研制两弹一星。“嫦娥”玉兔”在月上留下中国的足迹,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永不褪色……新中国走在一座座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山坡上,党和人民在山坡上不断砥砺前行。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革命英雄以身化作利剑:董存瑞舍身为国、赵一曼宁死不屈、黄继光以身报国……他们刺破了长夜漫漫的黑暗,让黎明的曙光照了进来,几千年漫漫征程,走过苦难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
回头看,历史长河潺潺流过,七十余年,日富月昌。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日的祖国,梦想连接现实,充满生机活力,赓续民族精神,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日的祖国,奋斗创造奇迹,寄希望予青年。七十五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这一路披荆斩棘,褪去了斑驳的面孔,今中国,国强民富。
唯愿繁华盛世,山河无恙,我爱我的国!
山西省交口县城关小学校 五年级242班 何子章
韶光流转,盛事如约。风在轻浮,叶在飘荡的季节中,城关小学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华诞,作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我,此时心潮澎拜,与有荣焉。
转身回首,才发觉自己在这片光明的热土上度过了五年的学习生涯,点燃五根色彩斑斓的蜡烛,共享那美好的时光!
我喜欢漫步在学校的樱花树下,远远地欣赏盛开的樱花,仿佛一朵朵粉红的彩云,又好像一个个浅浅微笑害羞的小姑娘,甜美,纯洁。一缕春风拂过,片片樱花飘飞在空中,如蝶似雪,宛如置身于一片仙境。寻着香味慢慢地走近,用手接住一片飘飞的樱花,仔细端详,粉红的花瓣中透着淡淡的白,绿油油的花茎,黄澄澄的花蕾,煞是好看。忍不住,轻轻地抚摸花瓣,有如丝绸般的柔滑,将樱花缓缓地靠近鼻子,一股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地钻进鼻孔,让人如痴如醉。春风拂地,春雨又落。雨后那娇滴滴的花儿如刚出浴的“西施”,更是分外娇媚,美不胜收!不禁让我想起了诗句:“似锦嫣红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癫。
五年即将过去,可我依然记得刚踏入校园的那一刻,第一次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窗明几净,书桌整齐,一个个懵懂的笑脸,一张张热情的面孔,一句句简单的自我介绍就建起了友谊的小船。之后的每年,我们都会换一间教室,每一间教室都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在这里,我们书声琅琅,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奋笔疾书,做好笔记,与老师配合得是那么的默契。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评语就像一条条纽带,一座座桥梁,沟通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灵。总之,书墨之香,品德之香……萦绕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五年的成长里,我最难忘的是教导和培育我的老师们,她们一个个博学多才,技艺精湛:妙语连珠的语文老师总能把一篇篇看似枯燥乏味的文章讲“活”了,把我们带到课文以外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世界里,使我沉浸在学习语文的乐趣中;智慧满满的数学老师每天带着我们在奇妙的数学王国里畅游,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一块块“绊脚石”一扫而光,一只只“拦路虎”望而却步,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数学无穷的魅力;发音纯正的英语老师,课堂上常常标新立异,花祥翻新,一句句流利的英语口语,就像一块块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我。她的一句至理名言“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我们要把英语踩在脚下”,这句话时刻激励着我大声地喊出英语,从此和“哑巴英语”说bye一bye;怪招迭出的体育老师有着不一般的“示威招”,好玩的“游戏招”,经典的“故事招”……招招逼人,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同学们对体育课更加流连忘返……一位位老师就像和煦的春风爱抚着我们,像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们,像绵绵的细雨滋润着我们,像清幽的溪水浇灌着我们,在你们的精心呵护下,我们这些幼苗一定会感恩于心,茁壮成长!
啊!美丽的校园,这里装载着我童年独家的记忆。一书一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人一事,让我们更加温暖;一花一草,让校园更加美丽。这便是我的母校——城关小学,一个美丽又充满爱的家。
——老师,我想对您说
师泽如光,微以致远;师泽如雨,润物无声:感谢师恩。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想用书信的方式追忆往事,表达我对伟大无私的师恩的感激之情。
一、感恩一路陪伴
老师,感恩您在学校中对我们每一天的陪伴,感恩您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清晨,当起床的第一声铃声响起时,您就很快起床之后到宿舍督促我们一个个快快起床洗刷,很快您又到教室检查人数,督促我们认真早读;当上操的铃声响过之后,您又随同我们到操场一起跑步晨练;课堂上,您引领我们一步步进入知识迷宫,探微处幽,打通一道道关卡,寻到知识的宝藏;自习课上,您替有疑难的同学答疑解惑,不厌其烦;深夜里,当我们已进入沉睡的梦乡时,您还在灯光下埋头备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您天天如此,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始终如一;您爱岗敬业,乐此不疲。每当我们考试失败心情沮丧时,每当我们和其他同学出现矛盾纠纷时,老师您总是及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与我们促膝交谈,给我们关心和鼓励,为我们揭开思想的疙瘩,对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我们重归于好,友好相处。生我养我的是父母,而给我知识、教我懂事明理、叫我们健康成长的却是老师您呀!感恩老师的一路陪伴,帮我们顺利走完求学之路。
二、感恩不懈教诲
老师,在学校的日子里,您每天总是那么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传经送宝。您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辈子呕心沥血育桃李,为国家输送了无数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伟大贡献。老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培育,没有老师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的成长成才。老师,您不仅教育我们要学得丰富知识,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技艺高超之人;您还教育我们要成为一名自立自信、勇敢坚强、积极上进、永不言弃之人;您更教育我们要成为一名心怀祖国和人民、爱国爱家、甘愿奉献、勇于担责、有远大理想之人。
未来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会牢记您的教诲,带着您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努力前行。我多么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像您一样的人,用心灯为更多的人照亮前行之路,用用渊博的知识去影响更多的人走向成功,用您无私无畏、崇高伟大的精神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成长成才。
老师,您不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您还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您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向导。感谢您对我们的教育、鼓励和支持,有您陪伴的日子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力量;感谢您对我们的辛勤教育,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不倦教诲,不辜负您的美好期盼,好好学习,日日上进;学习成长路上因为有您的一路指引和谆谆教诲,我们才不会迷途和偏航,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育。
三、感恩鼓舞与激励
老师,您曾说:“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国青年个个都是不怕虎的初生牛犊,越是艰难越向前,要用不畏挫折的奋斗精神成就最美好的青春、最精彩的人生。”老师,在您的激励和鼓舞下,我们信心满满,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认真刻苦学习,不断成长进步,努力提升自我价值。老师因为有您的不断鼓励、加油和呐喊,我在每一次跌倒之后都能产生重新站起的勇气,在每一次经历痛苦的磨练之后都有自我超越的新收获。老师,您的一次次表扬和鼓励都蕴藏着无限的能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勇往直前,开拓进取,永不止步。感恩老师催人奋进的鼓舞与激励!
我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各位老师致以最美好的祝福: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苟瑞东
2024年12月1日
从北京站站台径直向西望去,却怎么也望不见长路漫漫的终点。
正是秋意正浓时。已然开始转凉的天气,安静的堆积在铁轨边的丛丛赤色枫叶,这就是我对起点站最深的印象。
K3国际列车从中国北京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六天五夜的路途全程7819公里。
发车后我只是望着窗外明灭变化的景色发愣。有节奏晃动的车厢连带着卧铺上的行李也发出清脆的嘎吱嘎吱声。我的下铺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她乘着这趟颇负盛名的列车去俄罗斯上学。“你是去旅行吗?”她从底下悄悄探出脑袋,细细的声音问着我。“是,我要去俄罗斯旅行。”我抬眼打量着四人卧铺包厢里对面床上的旅伴:一位俄罗斯妇人肩上还挂着小小的婴儿,还有一位裹着头巾的女士,据留学生姐姐说是蒙古国人。
“你的旅程现在已经开始了。”她笑着转头把脸贴上玻璃窗子。
当天晚上到了内蒙古二连浩特站时,由于蒙古国和俄罗斯国的钢轨与我国的差别,因此列车停下三个小时进行换轮作业,更换列车的底盘。此时夜晚凝成的小露珠携来了一丝凉意,细细密密的覆在石阶上,映着霓虹灯炫目的光晕,整个车站也在夜色下无声的闪耀。换轮师傅兢兢业业的卸下旧轮安上新的,极累人的体力活也引来熙熙攘攘的人群兴奋的指指点点,不仅因为惊叹熟能生巧的手艺,更是对于即将跨境的兴奋。
第二天在铺上醒来暖色的阳光已经洒满了整个包厢,抬头望见车厢窗外的一片广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蒙古国。一开始只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砾黄土遍布,勾勒出连绵丘陵的线条。这几乎是一个黄色的世界,偶有零星屋舍点缀太过单调的景致。有时风起,黄土也就因风飞舞,打着旋在土地上空簇成一团,在正午晶莹的光芒下跃动。后来渐渐到了草原,有了成群结队的牛羊。它们只是无所顾忌的疯跑着,和前进的列车一样一刻不曾停止,去向各自的终点。大片大片相连的嫩绿色看得眼睛极舒服,相比于戈壁静态的肃穆,这种生动的鲜活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在包厢里听见走廊上似乎很热闹,走出去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对面铺上的那个蒙古女人正握着手中的四弦琴唱着牧歌,引来众多人叫好。虽然听不懂蒙古语,但有人翻译说她是负责在草原上看管羊群的人,平日里骑着马赶着羊群吃草,唱的也是这首蒙古民歌。她手里握着的是蒙古族传统乐器,音色雅致而
极具当地风情,配上悠扬的旋律和众人不知不觉统一节奏的拍手伴奏声,真真是一副草原风景人情图。
那天晚上我跟留学生姐姐一起同各国旅客门同吃宵夜,虽然语言不同但热情总是一样的,所以借着肢体语言指手画脚着交流,竟聊着聊着直到凌晨才回去包厢。轻声攀上铺子时我听见对面床的婴儿忽然醒了,睡不好的孩子委屈得低低抽泣起来,如小猫的叫声,微弱地寻着妈妈。那个俄罗斯妇人怕影响到他人安睡,一面熟练地抚摸着孩子的背安慰,一面急得把她抱出包厢轻声唱着歌哄着。
本来就没有睡意的我透过窗帘缝隙睁着眼睛望着窗外,忽然间眼中倒映着满目的水波。荡漾着的纹路像是无边蔚蓝背景的装饰,随着节奏涨落起伏。湖面无风时如镜,澄澈得仿佛列车都像是倒映出的镜像了;有风时则很好看的动起来,被风抚弄成不同的模样。出神望了一会后我感到暗淡无光的天色开始增添了白露般的亮,紧接着金炽色的太阳从湖面上露出一条边线,再是半圆形的拱门,最后整个升起在已然明亮起的湖面上空。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见证了贝加尔湖的日出。
太阳出来的暖意反倒让我这颗一直在漂泊的心格外的安定,等俄罗斯母亲把哄睡着的孩子放入床上时,我也在天光大亮后陷入了睡意。
再醒来已是下午,到了俄罗斯境内后列车外景致增添了些人文风情。清晨泛起薄雾混着柴火烧起炊烟的缭绕,白日里工业气息浓厚的城市,午后在阳光下静静矗立的湖蓝色圆顶教堂,以及夕阳西下的金黄色麦田。我就这样随着列车一天又一天的前行,有时望着窗外景色出神,有时安静的看一本书,还有的时候找俄罗斯母亲逗逗那个夜里睡不好觉的小婴儿,听留学生姐姐绘声绘色讲着她的莫斯科大学生活。气温也随着一往无前的列车一点点的下降,在叶卡捷琳堡站台时还只有薄薄的几片雪花,被野生的鸽子用尖嘴啄化,等到了终点站莫斯科,已经是大雪纷飞白茫茫一片了。
下车后尽管浑身裹得像粽子一样厚实,却还是被凛冽的厉风吹的忍不住发抖。满眼只有乘着旋风飞舞的鹅毛大雪,仿佛只身进入了琉璃世界一般晶莹剔透。喝了口蒙古牧羊女赠与我的奶茶暖胃,身体逐渐回温了后我才意识到这趟六天五夜的旅程已然结束了。我出发前只想着尽快赶到目的地,现在却发现沿路的风景人情早已成为了这趟旅程中的一部分。
留学生姐姐送我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在路上”这三个字。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只心无旁骛的向着目的地奔去,却少了“在路上”的心态,忘记了在奔跑的同时,也转头看看路旁的风景人情。
我站在莫斯科站台上向东方望去,望着一路走来的7819公里。
漫漫长路从此也不再孤单。
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我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皆是骄阳。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从手中接过为祖国谋发展的接力棒提速奔跑并传承着精神血脉,共同描绘了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千载诗意,山河长安。央视春晚的分会场节目《山河诗长安》大力展现了古时长安的辉煌壮美,更守住了古都的命脉,让长安的风韵历久弥新。
在全国人民举杯欢聚的日子里,现代的长安城采用动画技术创新节目形式,为我们献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鼓乐交响的激昂绵长,全民齐诵《将进酒》的荡气回肠。熙熙攘攘的当代长安城,有舞裙飞旋“月寒江青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的柘枝舞姬,有与人共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谪仙李白,有齐声高喊“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平凡你我。诗乐相和,山河璀璨。我们看到了花团锦簇、灯火璀璨的盛世大唐,也看到了积极进取、繁荣昌盛的当代中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华夏大地,美哉壮哉!
高技术的科技,使我们本见不到的东西呈现在眼前,而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和平的祖国才能快速发展。这繁荣生活是前辈们前仆后继,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换来的。战争时,“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我不想我们的下一代还要打仗,”他们说,“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战争胜利之际,我国还面临一重大难题,国弱易被欺,我们要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在国家需要时,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他们出现了,他们为中国导弹做出巨大贡献。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有了武器,得有力气,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不懈的坚持下解决了粮食问题。
如今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的国家,我们只顾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益处,却不知道这是多大的代价换来的。
“新中国成立于哪一年?”很多人答不上来,他们对于1949年的印象不大,只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他们知道这一天放假,又有几个人知道它的意义。“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有更多人不清楚。1950与1953这两个数字又是多少人的疑惑。
在网上的视频中,有这样一段,两位女大学生穿越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了解情况后,焦急的问:“你们一定知道很多吧?敌人下一阶段进攻会把重点放在哪里?”她们支吾着:“这……我……”什么也没说出来。“你们那个时代有没有新法子治好冻伤和夜盲症?”志愿军又问。她们不懂军事,也不学医还是没说出来。紧接着,“我们把敌人打跑了吗?”“打跑了,打跑了。”她们连点头应答。志愿军们特别开心:“那你们那时候不用打仗了?”“不打了,不打了。”他们得知以后祖国变得强大起来了,不受别人欺负了,脸上是抑不住的笑容。可是问到敌人什么时候被打跑时,她俩回答不出,她俩说:“我们忘了。”志愿军说:“这么大的事你们给忘了,那个时候没人记得我们打败敌人吗,那个时候没人记得我们吗?”“这些知识考试才会考,尤其上了大学以后,真的全忘了,好像大家都这样吧。”她们小声嘟囔道。
学习的意义不在于考试,回望过去历史,时刻谨记于心,展望未来,共同发展祖国。新时代青年,应用学到的东西搞创新,发展科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努力,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
走过太初混沌,走过二十四朝,中原九万顷,书写了历史第一章;走过山河浩荡,走过彩旗飘扬,鲜艳的彩带挥舞出龙的脊梁。我泱泱中华,历尽无数沧桑,仍迎风翱翔。
现在的祖国——先生您看,山河换了新颜,飞机也不用飞两遍;曾经的十里长安街,如今繁华如斯;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这盛世如您所愿!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吾辈定当铭记历史,不负初心,砥砺前行。
以我之浪花,筑国之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