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路
从北京站站台径直向西望去,却怎么也望不见长路漫漫的终点。
正是秋意正浓时。已然开始转凉的天气,安静的堆积在铁轨边的丛丛赤色枫叶,这就是我对起点站最深的印象。
K3国际列车从中国北京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六天五夜的路途全程7819公里。
发车后我只是望着窗外明灭变化的景色发愣。有节奏晃动的车厢连带着卧铺上的行李也发出清脆的嘎吱嘎吱声。我的下铺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她乘着这趟颇负盛名的列车去俄罗斯上学。“你是去旅行吗?”她从底下悄悄探出脑袋,细细的声音问着我。“是,我要去俄罗斯旅行。”我抬眼打量着四人卧铺包厢里对面床上的旅伴:一位俄罗斯妇人肩上还挂着小小的婴儿,还有一位裹着头巾的女士,据留学生姐姐说是蒙古国人。
“你的旅程现在已经开始了。”她笑着转头把脸贴上玻璃窗子。
当天晚上到了内蒙古二连浩特站时,由于蒙古国和俄罗斯国的钢轨与我国的差别,因此列车停下三个小时进行换轮作业,更换列车的底盘。此时夜晚凝成的小露珠携来了一丝凉意,细细密密的覆在石阶上,映着霓虹灯炫目的光晕,整个车站也在夜色下无声的闪耀。换轮师傅兢兢业业的卸下旧轮安上新的,极累人的体力活也引来熙熙攘攘的人群兴奋的指指点点,不仅因为惊叹熟能生巧的手艺,更是对于即将跨境的兴奋。
第二天在铺上醒来暖色的阳光已经洒满了整个包厢,抬头望见车厢窗外的一片广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蒙古国。一开始只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砾黄土遍布,勾勒出连绵丘陵的线条。这几乎是一个黄色的世界,偶有零星屋舍点缀太过单调的景致。有时风起,黄土也就因风飞舞,打着旋在土地上空簇成一团,在正午晶莹的光芒下跃动。后来渐渐到了草原,有了成群结队的牛羊。它们只是无所顾忌的疯跑着,和前进的列车一样一刻不曾停止,去向各自的终点。大片大片相连的嫩绿色看得眼睛极舒服,相比于戈壁静态的肃穆,这种生动的鲜活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在包厢里听见走廊上似乎很热闹,走出去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对面铺上的那个蒙古女人正握着手中的四弦琴唱着牧歌,引来众多人叫好。虽然听不懂蒙古语,但有人翻译说她是负责在草原上看管羊群的人,平日里骑着马赶着羊群吃草,唱的也是这首蒙古民歌。她手里握着的是蒙古族传统乐器,音色雅致而
极具当地风情,配上悠扬的旋律和众人不知不觉统一节奏的拍手伴奏声,真真是一副草原风景人情图。
那天晚上我跟留学生姐姐一起同各国旅客门同吃宵夜,虽然语言不同但热情总是一样的,所以借着肢体语言指手画脚着交流,竟聊着聊着直到凌晨才回去包厢。轻声攀上铺子时我听见对面床的婴儿忽然醒了,睡不好的孩子委屈得低低抽泣起来,如小猫的叫声,微弱地寻着妈妈。那个俄罗斯妇人怕影响到他人安睡,一面熟练地抚摸着孩子的背安慰,一面急得把她抱出包厢轻声唱着歌哄着。
本来就没有睡意的我透过窗帘缝隙睁着眼睛望着窗外,忽然间眼中倒映着满目的水波。荡漾着的纹路像是无边蔚蓝背景的装饰,随着节奏涨落起伏。湖面无风时如镜,澄澈得仿佛列车都像是倒映出的镜像了;有风时则很好看的动起来,被风抚弄成不同的模样。出神望了一会后我感到暗淡无光的天色开始增添了白露般的亮,紧接着金炽色的太阳从湖面上露出一条边线,再是半圆形的拱门,最后整个升起在已然明亮起的湖面上空。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见证了贝加尔湖的日出。
太阳出来的暖意反倒让我这颗一直在漂泊的心格外的安定,等俄罗斯母亲把哄睡着的孩子放入床上时,我也在天光大亮后陷入了睡意。
再醒来已是下午,到了俄罗斯境内后列车外景致增添了些人文风情。清晨泛起薄雾混着柴火烧起炊烟的缭绕,白日里工业气息浓厚的城市,午后在阳光下静静矗立的湖蓝色圆顶教堂,以及夕阳西下的金黄色麦田。我就这样随着列车一天又一天的前行,有时望着窗外景色出神,有时安静的看一本书,还有的时候找俄罗斯母亲逗逗那个夜里睡不好觉的小婴儿,听留学生姐姐绘声绘色讲着她的莫斯科大学生活。气温也随着一往无前的列车一点点的下降,在叶卡捷琳堡站台时还只有薄薄的几片雪花,被野生的鸽子用尖嘴啄化,等到了终点站莫斯科,已经是大雪纷飞白茫茫一片了。
下车后尽管浑身裹得像粽子一样厚实,却还是被凛冽的厉风吹的忍不住发抖。满眼只有乘着旋风飞舞的鹅毛大雪,仿佛只身进入了琉璃世界一般晶莹剔透。喝了口蒙古牧羊女赠与我的奶茶暖胃,身体逐渐回温了后我才意识到这趟六天五夜的旅程已然结束了。我出发前只想着尽快赶到目的地,现在却发现沿路的风景人情早已成为了这趟旅程中的一部分。
留学生姐姐送我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在路上”这三个字。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只心无旁骛的向着目的地奔去,却少了“在路上”的心态,忘记了在奔跑的同时,也转头看看路旁的风景人情。
我站在莫斯科站台上向东方望去,望着一路走来的7819公里。
漫漫长路从此也不再孤单。
--赛事-张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