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往梦想的路》

通往梦想的路

梦想,是个可以从一个人孩童时代讲到垂暮之年的话题。我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人无数次谈及梦想:小时候,觉得梦想是洒满阳光的,脑海里的未来美好到极致;中学时,觉得梦想是偶有乌云的,脚下时不时会遇到坎坷;大学后,觉得梦想是饱含阴晴雨雪的,酸甜苦辣充斥在沿途的每一处。

似乎,越长大,梦想也愈加靠近现实,逐渐褪去了所有关于梦想的理想化假设,如今再谈及梦想,我只想到一个词——汗水。

“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

这是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在其著作《梦想的学校》(School of Dreams)中的第一章所使用的长标题。这位曾获得普利策奖的记者,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加州惠特尼高中“蹲点”调查,用他独具特色的语句拼凑出了这所公立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为了成绩,为了人生目标,为了SAT,为了考上好大学,他们拼了。

不得不说,这位记者将其撰写新闻报道的深厚功力在这本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初次接触这本书时,只是一瞥,满眼的“4”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颠覆了我对美国高中生的全部认知。

在此之前,和多数普通中国学生一样,我认为美国高中生很轻松。不止一人曾和我说过,美国大学有几千所,只要想上大学,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所大学上。看过这本书后我才明白,那些话确实不假,但那样的小众现象只是一些自我陶醉的中国学生用以麻痹和安慰自己的借口,那些所谓轻松的美国高中生,他们的生命中没有真正的梦想。而美国更多的学生,则在为自己的梦想一刻不停地努力着。

我上高中时曾觉得自己学习足够努力: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晚上十点半之前没挨过枕头,白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也都尽力保持着不低于十小时的学习时间。这样规律的作息我坚持了三年,甚至感动了自己。然而,高考失利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切,才发现:疯狂刷剧的假期,我好像忘记了梦想;每天的学习也并不全是专注高效;自己做着美梦的夜晚,同学还在灌着咖啡刷着套题。

回顾曾经的生活,发现我对于自己十分娇惯,对梦想却吝啬的可以,我投入自以为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期待着自以为理所应当的完美结果。《梦想的学校》中那群让人“不可思议”的高中生告诉了我什么叫做为梦想而活,他们衡量自己付出多少的标准,不是投入的时间,而是预期计划的完成效果,课程论文没有完成,那么凌晨三点于他们而言依旧不是可以做梦的时间;预期实验效果没有出现,那么通宵工作是他们必做的选择。这样的举动也许会被很多人总结为“疯狂的举动”,但这只是因为作为看客的我们没有向他们一样,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真正当作是梦想。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历过中考的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背出后面的句子,所以,这些道理我学过,可惜,只是学过;储备了六七年文言基础的的我,作为高考生可以轻而易举地翻译出这段话地意思,所以,这些道理我清楚,可惜,只是清楚。我明白所有的道理,却还是对自己“狠不下心”。究其根本,我想是因为潜意识里,我并未真正拥有过梦想。和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一样,我惯于活在自己营造的温和假象中,努力时放大自己的付出,玩乐时拿着别人也不努力的例子安慰自己。

当然,努力的学生不只爱德华笔下的那群美国高中生,在中国,在我身边,学霸也是常常出现的,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也并不比书中那群逐梦者少。所以,在此,我并不想也不必以国籍来划分这部分同样在为梦想而努力奔跑的人。只是,中国学生中的平庸者多数习惯以“美国高中生很轻松”的错误认知来麻痹自己,给自己放纵懒散的理由,当然,曾经的我也并不例外,我想,这是十分危险的事。一群本该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整日沉迷手机、游戏和玩乐,拿着“不努力的美国学生”当作自我安慰的法宝,尽管这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对于中国青年这个群体仍旧是有着无法避免的恶劣影响的。所以,中国的青年人,特别是我们90后这一代,是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的,去看看在世界的另一端,那一批为了前途命运更加拼命的同龄人是如何生活的。

其实,惠特尼高中并不代表美国的每一所高中,美国的高中生也不全如这本书中那些学到拼命的学生一样,就像在中国,不是所有学生都如高考状元那样辛苦。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自愿选择辛苦的人都不会是多数,如同精英也总是少数一样。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这样刻苦努力的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应有的抉择,为梦想舍弃一些享乐,为心中的未来选择了辛苦的当下。

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仍旧平淡生活的大多数,更不该盯着自我放弃的极少数来进行自我安慰。我们应该看到那些为梦想而拼搏的人,他们的努力不应仅仅使我们震撼,而应该真正点醒沉默的我们,激起我们心中最原始的斗志。

年轻人中的大多数,是并不拥有雄厚家庭背景的,我们都要靠自己,努力跳出这个平凡的原生阶层,就像北大女孩刘媛媛在其演讲中说的那样:“你要相信,上帝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要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她的演讲给我触动很大,无关乎极具气势的排比段落,只是因为,她说出了太多年轻人不愿承认的现实,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认清这样的现实后,选择以饱满的热情和无尽的汗水去追寻成功率未知的蜕变。我想,这才是一个梦想者该有的样子:拼搏,享受过程;付出,不问结果。

《梦想的学校》这本书除了带给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真相外,也教会了我优秀者的真正含义。书中的那些学霸,能“称霸”,是因为他们几乎无所不能。作为高中生,他们先修着大学课程,参加着辩论赛,马拉松赛场有他们奔跑的身影,兼职工作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精彩的社团活动也出自他们的策划组织。一些中国学生可能会说,中国高考是一考定终身,这样的强压之下,鲜少有人再有精力去做学习之外的事情了,可我看到的现状是,“大神”们在学习的同时努力扩展自己,步入大学后更是争取各种机会让自己在各方面有所发展;而那些抱怨压力大的学生,他们的大学生活却是涉及游戏、涉及恋爱、涉及唱K,唯独不涉及努力。这里的努力,不只限与学习,而是为了成就更完美的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我的辅导员在我初入大学时告诉我:大学,一半是学校,一半是社会。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对于这句话开始有了切身的感受,人际交往、活动策划、社会公益,太多的方面值得我去探索,去投入一个青年人该有的热情,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

通往梦想的路,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平坦,说它荆棘遍布也不算夸张,但就是因为如此,梦想才显得那么迷人啊。每一根刺的背后,都藏着我们想要的蜜糖。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伤过痛过后,我们发现,原来曾经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一切曾以为的不可能都成了努力创造出的奇迹。

逐梦,我还在路上。信念之下,汗水作伴。

推荐作品到艺术馆
+10积分

作品名称: 通往梦想的路

作品类别: 作文

题材:

参赛年龄: 10岁

作者性别:

单位/学校:

辅导老师:

组织老师:

作者代码: 3401040******

作品代码: 3401040000******

作品跟踪
奔流小作家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二等奖
作品点评
全文语言简练,主题明确,朴实流畅,内容生动有趣,有详有略,自然洒脱,读毕如酒后余香,不觉于口,不失为一篇佳作。

--杜向阳

全文语言简练,主题明确,朴实流畅,内容生动有趣,有详有略,自然洒脱,读毕如酒后余香,不觉于口,不失为一篇佳作。

--赛事-张一昂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25 少儿数字艺术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