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游春·草堂漫记》

游春·草堂漫记

李悦然

春风挟了雨后的潮意掠过陈旧的木门,带起丝丝古意。我任它牵着,步入诗圣故居。

此时三月已破,杜甫草堂里花草葳蕤,林木葱翠,一园子鲜活的绿色在阳光下流转。和风拂来,虽不至于癫狂了柳树,却亦舞动草芽,延伸了轻柔;墙根还有徐徐渠水淌过,淌的是春末的清凉。

此景妙极,自是惹人怜爱。正以为无人不为斯景所醉,却蓦地想起,杜甫,他不一定这样想。

从其人诗中可知,杜甫沉醉过“迟日江山丽”的欣欣向荣,也感受过沙暖泥融的闲适;他独步寻花于江畔,作绝句七首,体现他惜花爱花、流连春色,并且愿美好常在。

可杜甫毕竟是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代表。记得破城里的萋萋草木,甚至玉垒山上的浮云不定,都使他联想到动荡不安的世道。杜甫忧尽了家国盛衰、天下兴亡,也写尽了破败不公和众生苦难。在一个人短短的五十八度春秋中,他无数次以充满热切的心,深沉地呼唤往后百千年的春天。

满心肃然起敬,我接着走到千诗碑。春水长廊里挂了一排排字刻,不用想,肯定是杜甫的佳作;仔细赏读,发现它们由不同书画大家完成,其中还包括毛主席。毛主席抒写杜甫的诗!我讶异一刹又立即释然,随后自发地抚上这些刻的极深的字,缓缓移动,用指尖感受它们的温度。

转悠到大雅堂前,便见了杜子美坐卧的塑像。他瘦骨嶙峋着,脸上是一如既往的沉重。本来,杜甫佝偻憔悴的侧影与园内的朝气蓬勃格格不入,但此时又逢淡淡春雨,化开他周身阴郁的灰,给他镀了一层亮色;周围摆满的花——来观赏的游人送的——让他看上去不再疲惫,而有了活力了。

是的,活力。

沿着墙根的稀雨走,恍然想他写《春夜喜雨》,写《绝句(其一)》,传达含一线希望的复杂心情。虽然更多的是失望,但总归是有希望的。所以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杜甫到底还是追求美好春天。或许我猜中他潜意识里的想法:春是美好社会的缩影,春风春雨,则是对万物一视同仁的润泽。

漫步着,我看见那刻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石头。我端正地站在它前面,庄重地默诵石上的文字。在这过程中,接二连三地有人围过来,跟我做起了同样的事情。我竟一时有些激动,然后不由得要去思索:有多少人来过这里,定定地立着、读杜甫的诗?

……

少陵已去,草堂也是后人建的,但大家都愿接替杜甫,做忧天下之人。

此时我的心十分活跃。我瞥见一旁茅屋上的茅草,忍不住跳起来去够。本意欲留之为念,却不小心让它化为齑粉。当时惋惜,转念而又释然。罢了,就让它留在过去吧,反正我们已有了广厦万千。

现在正是春季。彼时暖风掠过,撩起了我的发丝。我环顾了四周的春景,嘴角含笑。

只愿我的祖国,四季如春。

推荐作品到艺术馆
+10积分

作品名称: 游春·草堂漫记

作品类别: 作文

题材:

参赛年龄: 14岁

作者性别:

单位/学校:

辅导老师:

组织老师:

作者代码: 5101040******

作品代码: 5101040000******

作品跟踪
奔流小作家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 一等奖
作品点评
文章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行文舒展自如,情感真切自然,叙述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王怡凡

文章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行文舒展自如,情感真切自然,叙述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董方婷

本文内容紧扣主题,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情感真实自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刘倩影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25 少儿数字艺术馆 版权所有